字級
- 大
- 中
- 小



月光寺「乘」系列佛學講座 《六祖壇經》與生活實踐
2024-12-19
佛光山月光寺「乘」系列佛學講座,12月17日晚間禮請佛光淨土文教基金會執行長慧知法師主講「《六祖壇經》與生活實踐」,深入探討六祖惠能的禪法精神及生活中的應用,並以其傳奇故事和禪修智慧啟發現場近400位聽眾,帶來深刻的法益。
講座一開始由佛光山功德主會會長滿益法師介紹佛光山開山祖師星雲發起的「百萬人興學委員會」,邀請與會大眾,每人每月捐資100元,共同成就百年樹人之建校功德。
執行月光寺建寺工程的慧知法師提到,月光寺是星雲大師構想中的一座結合觀光、教育、文化與藝術的寺院,目標成為花蓮地區的重要地標。然而,因地震及風災影響,工程進度有所延宕。慧知法師承諾,月光寺大雄寶殿將於明年吉時正式落成啟用,並感謝各界的支持與祈願。
在主題講座中,慧知法師以六祖惠能的傳奇人生作為切入點,闡述《六祖壇經》的禪法精神。六祖惠能以不識字的獦獠之身,承繼五祖弘忍的衣鉢,並以開放的思想讓禪法一花開五葉,將佛教推至巔峰。他的禪法強調「直指人心,見性成佛」,以實踐為核心,展現了佛教生活化的深遠意義。
慧知法師講述六祖惠能曾遭數百人追殺奪衣鉢的故事,特別提到惠明將軍追隨惠能的過程。惠明起初為了衣鉢而追趕,但因「提掇不動」而開悟,轉而求法,最終明白「我為法來,不為衣來」的真諦,開啟佛法覺悟之門。慧知法師藉此故事,啟發聽眾思索:我們一生,為何而來?
他進一步指出,行為如同一面鏡子,反射內心的業力,而業力是過去行為的累積。修行即是修正行為,讓自己從執著中解脫,回歸本心。惠明的覺悟說明,即使在緊要關頭,人的覺性仍然存在,佛性忽明忽滅,要時時覺察。修行者若能適時放下外在的追求與執著,便能找到真正的解脫之道。
慧知法師以「人生歷程如一只皮箱,應提起,也要放下」來比喻修行中的進退之道。他強調,生活中要適時「提起」努力,也要適時「放下」執著,才能達到內心的自由與解脫。他引用《金剛經》中「應無所住,而生其心」的智慧,鼓勵眾人不執著,跳脫窠臼,重新認識自己,以自在的心態面對人生挑戰。
慧知法師深入剖析惠能大師的核心禪法—「不思善,不思惡」。這一教法旨在停止分別心,超越善惡兩極的判斷,回歸內心的清淨本性。他指出,生活中許多痛苦源於人們對外境的執著與慣性反應。如果能夠隔離外界的干擾,停止內心的業力牽引,便能找到內心的清淨與自在。
慧知法師強調,「不思善,不思惡」並非漠視是非,而是引導我們以佛心佛性應對生活中的種種挑戰,減少無謂的煩惱與衝突。當人能回歸本心,停止分別與執著,便能從慣性業力中解脫,找回自己本來的面目。
透過慧知法師的深入講解,帶領大眾體悟六祖惠能的禪法智慧與生活實踐的密切關聯。講座內容不僅涵蓋佛法修行的核心,亦啟迪聽眾如何在日常生活中應用這些智慧,超越眼前的現象,實現內心的自在與解脫。
講座一開始由佛光山功德主會會長滿益法師介紹佛光山開山祖師星雲發起的「百萬人興學委員會」,邀請與會大眾,每人每月捐資100元,共同成就百年樹人之建校功德。
執行月光寺建寺工程的慧知法師提到,月光寺是星雲大師構想中的一座結合觀光、教育、文化與藝術的寺院,目標成為花蓮地區的重要地標。然而,因地震及風災影響,工程進度有所延宕。慧知法師承諾,月光寺大雄寶殿將於明年吉時正式落成啟用,並感謝各界的支持與祈願。
在主題講座中,慧知法師以六祖惠能的傳奇人生作為切入點,闡述《六祖壇經》的禪法精神。六祖惠能以不識字的獦獠之身,承繼五祖弘忍的衣鉢,並以開放的思想讓禪法一花開五葉,將佛教推至巔峰。他的禪法強調「直指人心,見性成佛」,以實踐為核心,展現了佛教生活化的深遠意義。
慧知法師講述六祖惠能曾遭數百人追殺奪衣鉢的故事,特別提到惠明將軍追隨惠能的過程。惠明起初為了衣鉢而追趕,但因「提掇不動」而開悟,轉而求法,最終明白「我為法來,不為衣來」的真諦,開啟佛法覺悟之門。慧知法師藉此故事,啟發聽眾思索:我們一生,為何而來?
他進一步指出,行為如同一面鏡子,反射內心的業力,而業力是過去行為的累積。修行即是修正行為,讓自己從執著中解脫,回歸本心。惠明的覺悟說明,即使在緊要關頭,人的覺性仍然存在,佛性忽明忽滅,要時時覺察。修行者若能適時放下外在的追求與執著,便能找到真正的解脫之道。
慧知法師以「人生歷程如一只皮箱,應提起,也要放下」來比喻修行中的進退之道。他強調,生活中要適時「提起」努力,也要適時「放下」執著,才能達到內心的自由與解脫。他引用《金剛經》中「應無所住,而生其心」的智慧,鼓勵眾人不執著,跳脫窠臼,重新認識自己,以自在的心態面對人生挑戰。
慧知法師深入剖析惠能大師的核心禪法—「不思善,不思惡」。這一教法旨在停止分別心,超越善惡兩極的判斷,回歸內心的清淨本性。他指出,生活中許多痛苦源於人們對外境的執著與慣性反應。如果能夠隔離外界的干擾,停止內心的業力牽引,便能找到內心的清淨與自在。
慧知法師強調,「不思善,不思惡」並非漠視是非,而是引導我們以佛心佛性應對生活中的種種挑戰,減少無謂的煩惱與衝突。當人能回歸本心,停止分別與執著,便能從慣性業力中解脫,找回自己本來的面目。
透過慧知法師的深入講解,帶領大眾體悟六祖惠能的禪法智慧與生活實踐的密切關聯。講座內容不僅涵蓋佛法修行的核心,亦啟迪聽眾如何在日常生活中應用這些智慧,超越眼前的現象,實現內心的自在與解脫。
最新消息
佛教圖像、音聲與文字弘法學術發表 探討佛法多元傳播
2025-08-17丹佛高中新進教師培訓營 佛光人交流教育理念
2025-08-17佛光人參與警察站會議 警民合作增加治安維繫
2025-08-17菁英盃鏖戰 普中女籃展現堅韌意志
2025-08-17務邊佛光人雨中禪修 體會自在轉念智慧
2025-08-17國際佛光會中華總會理監事聯席會議 榮耀成果實至名歸
2025-08-17道不盡的感謝 普中畢業好苗子手寫卡片獻給星雲大師
2025-08-17比利時佛光山Veggie Run 健步運動舒展身心
2025-08-17「藏海無涯‧大藏經通俗講座」首場開講 關注藏經藝術文化傳承
2025-08-17暑期班圓滿落幕 學生展現自信與才華
2025-08-17
相
關
消
息